上海老年大学钦州书院校区(简称钦州书院)
王牌课程:钢琴类课程(音乐艺术学部)、经典影视赏析课程(国际文化学部)、形体艺术课程(舞蹈戏曲学部)
收费:150元-400元(每学期16节课)
(资料图)
学员人数:5300人次(本学期)
上海老年大学成立于1985年,校舍建在南塘浜路117号,虽然外观并不起眼,在它在近40年的时间里承载了上海无数老年人求知的梦想。年复一年,老人们对于知识的渴求更炽烈。几年前,上海老年大学又在钦州南路500号开设了钦州书院校区。上海老年大学钦州书院校区于2019年正式启用,总共七个学部分布于装修一新的七层高教学楼里。学校每年秋季招生,春季学期进行补招。
2023年春季学期已于3月6日开学,并全面恢复了线下教学。这里每日的课程从早上8点半开始,到下午4点半结束。
午后两点,在循环滚动的电子课表下,几辆餐车上堆满了各式点心,供下课的学员随时补充能量。上完了课出来的要好姐妹抢着用自己的饭卡买上几只花卷,一路啃着、说说笑笑走出老年大学的校门。智能化、信息化的老年教育高地
上海老年大学党支部委员、副校长王敏这天遇上一个老学员,后者先在总部学了西点制作,现在又报名参加了其他课程培训。“她从兜里掏出三颗巧克力给我,我看看比外面买的还漂亮。她说,自己就是在这里学会做巧克力的。”王敏告诉本报记者,“现在,她家里的点心包括巧克力都是自己做的。她说自己真的非常感谢老年大学,教会了她一项让全家受益的技能。”
这名学员所在的家政班是上海老年大学的王牌课程之一,其他包括钢琴课、智能手机课等,都属于“秒杀课程”。“每年报名程序一启动,真的一秒就抢光了。”
在钦州书院校区,开设了几大王牌课程:音乐艺术学部的钢琴类课程,共有10个班级,每个班级人数都达到了满员(22人),已经一座难求;国际文化学部的经典影视赏析课程,同样深受学员喜爱,学员人数50多人,曾获评“文明班级”;舞蹈戏曲学部的形体艺术课程,共开设4个平行班,学员人数约120余人,任课教师曾获评“骨干教师”。
上海老年大学每学期上16周课,每门课收费在150元到400元一学期。王敏介绍,“不同的课程学费会稍有区别。”这里的教学程度相对比南塘浜路总校高出一些,包括声乐、舞蹈等很多课程都是要先通过考试,有一定基础的学员才能进班学习。上海老年大学教职员工平日里开玩笑说,如果说南塘浜路上的总校是本科教育,钦州书院则相当于研究生教育。
钦州书院所在的这栋楼,原本是教委的考试院。“考试院搬到了杨浦区,市教委领导因为非常重视老年教育,就把整栋楼给到老年大学。”王敏说,尽管上下七层楼,容量依旧有限。事实上,以上海如今老年人求知若渴的程度,“可能再复制10所老年大学也无法满足所有老年人的需求。”
所以,这里教学的内容就有相应的侧重。“教委给这个校区的功能定位是建成智能化、信息化的老年教育高地,起到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给全市各区甚至全国其他省市打造出一个样板。”
这天下午,一楼的电子屏上打出了欢迎河北开放大学调研的字样。作为中国老年大学协会远程教育工作委员会的主任单位,上海老年大学平时还承担了接待各地老年大学交流的工作。
一流硬件:让老年人拥抱智能时代钦州书院校区的特色之一在于传统课程之外,这里还开设了多门智能技术类课程,课程所使用硬件堪称一流。王敏感慨,老年教育信息化起步很晚,因此只能弯道超车。“我们想的是,要让老年人拥抱智能时代。”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老年大学也是全球首个5G覆盖的老年大学。
在钦州书院五楼,专门辟出一片区域打造了“智慧生活体验教室”。相当于把老年人日常生活多个智能场景搬到了教室里,不同教室被分别命名为“科技岛”“健康岛”“交通金融岛”“生活岛”“快乐岛”,学员们在这些教室里可以沉浸式、体验式学习。
以“快乐岛”为例,阿姨爷叔们在专业教师指导下体验虚拟演播系统,学习摄像、抠图和合成的专业知识。顾名思义,大家在这里的最大感受应当是快乐,他们可以感受到三重快乐,即学习的快乐、体验的快乐和传播的快乐。
生活岛则被打造成家中厨房和客厅的模样,家中常见的智能电器一应俱全,老年学员在这里可以进行一个短期的课程培训,熟练掌握这些电器的使用方法。
“交通金融岛”内部在“交通金融岛”,核心词汇是“智能反欺诈”。
在大型“智能反欺诈挑战台”上,学员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与系统进行互动,在模拟被诈骗的过程中体验支付宝防诈产品事前预警、事中叫醒及事后举报定性等功能。
在房间另一端还专门设立了一面反诈墙,贴着骗子们的常见话术,供大家甄别。
软实力:大咖专家讲座,高校名师授课而远程教育、信息化建设则是钦州书院校区的另一个特色。
王敏回忆:“这栋楼是2019年3月15日启用的,当天也开创了“乐学大讲堂”。这个大讲堂不仅指一楼的报告厅,在这里开展的系列专家报告也叫“乐学大讲堂”,等于创建了一个品牌,把远程信息化和高端精品报告结合在一起。”
所有讲座请来的都是大咖级专家,包括复旦大学资深教授葛剑雄、中山医院原院长杨秉辉等。而这些大咖来此地授课,更多的是倾注了他们对老年教育的情怀。
王敏回忆,最初的时候学校组织学员在现场听报告。嘉宾主讲的同时由工作人员将内容录下来,通过上海老年人学习网直播,将课程传送到各区。后来,他们和全国其他省市,包括偏远的西藏拉萨也做了联动。
“第一堂主讲的是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级教育专家、上海市教委原副主任张民生,他谈的是第三代教育。除现场有老年学员150余人参与外,我们还通过上海老年人学习网,联通了全市16个行政区3311个远程学习收视点,参与在线收看的老年学员达60811人。”
“乐学大讲堂”把老年教育、远程教育、信息化教育全部融合在一起,在2019年一共办了九期讲座。疫情三年间,则采取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乐学大讲堂到目前为止已经拍摄了122讲,固定了四个系列,包括时事政治、健康养生、文化艺术、隔代养育。
除了“乐学大讲堂”以外,学校还制作了很多精品课程。考虑到老年人长时间看手机容易疲劳,精品课程每一节的时间控制在25分钟左右。目前已拍了50多门课程,共计1300多节,大部分已经上线。
如今,上海老年大学的远程教育已经覆盖了全国34个省市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地,全球很多地区的海外华人都可以在线学习他们的课程。
不仅大讲堂邀请到大咖专家,很多课程的老师也都具备大学教授的背景。“我们是坚持教育家办学,校长一直以来是教委老领导担任,所以可以引进、整合全市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王敏强调,师资力量强大是吸引学员的关键原因。“很多报名的学员情愿多跑点路来钦州书院上课,其实全市各区和街道都有不少老年学校,但他们还是愿意为听到某些老师的课而跑过来学习。”
但她也承认,随着开设课程越来越多,对学校师资力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老年大学,学生的素质普遍较高,也愿意学,所以他们对老师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一旦有学员反映了问题,校方一定会第一时间进行调查处理。“看老师的教学是否符合教学规定,有不规范的地方肯定要让他们改,不改的话就不会再继续聘请他们做老师。”
老年大学也是学校,办学管理要规范王敏自豪地向记者表示,“我们很早就对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材建设、班级管理等按照正规学校来办学。我们还在每个班级中设立了班长和党小组长,两个校区的学生中有6000多名党员。真的有什么事,比如这次疫情,一号召全部党员都去做志愿者。”
信息化起步以后,整个学校搭建了智能信息化管理系统,包括很早开发的网上报名系统。
王敏说:“报名系统开发之前,南塘浜路总校最早是采取排队报名。因为校园很小,但想来学习的老年人又特别多,为了获得一个学位,老年人从前一天开始就搬着小板凳排起长队坐在学校门口等,有的人索性在附近定了宾馆房间,提早等候。这种报名方式其实既麻烦又不安全。”
为了让大家在家动动手指就能报上名,上海老年大学几年前开发了报名系统,实现了网上报名。近年,学校又搭建了智能化信息化管理平台。“比如,疫情期间,学员通过闸机刷脸进校,每个教室门口还有电子班牌可以扫码签到,比原先拿笔签到要方便许多,还便于统计管理。”
因为学校座位有限,校方规定一个人最多只能报三门课程,因为还要给其他人更多的机会。一般情况下,一名学员缺课三次就被要求退班。
虽然是老年大学,但一切还是要按照教育规律办学,按规章制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