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 内容页

金融要紧扣服务“和美乡村建设”的着力点多维施策-当前速讯

时间:2023-05-18 10:10:53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作为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点工作被写入了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此项工作主要围绕“村庄规划、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能力”四个要点展开。

基于上述文件要求,银保监会办公厅于今年四月初发布的《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创新支持和美乡村建设,其中,推动地方政府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综合平衡融资模式和探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金融支持方式被特别提出。该通知同时要求,稳步加大对乡村道路交通、医疗养老、教育培训、物流通信、供水供电、清洁能源、人居环境改造等公共服务领域的金融支持,促进乡村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资料图)

显而易见,“和美乡村建设”不仅强调乡村“外在美”的构建,还突出了“内在美”的打造。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开展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介活动的通知》对于参与推介活动的主体提出了产业优势鲜明、服务功能健全、乡风民俗良好以及品牌效应明显四项申报条件。上述一系列针对“和美乡村建设”的要求,给出了金融服务的指向和着力点,这同时也要求金融要多维施策,形成赋能“和美乡村建设”的全方位服务体系。

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是金融服务“和美乡村建设”的基础性着力点,这里所指的农村基础设施不仅包括农村道路交通、供水供电、物流通信等,还包含基于生态绿色环保的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设施,同时也涉及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等服务设施的建设与完善。

总体来说,大部分乡村的道路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基本到位,但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日常养护,在这方面政策性银行的信贷投放占比相对较高,而针对污水、垃圾处理系统和设施则需要加大资金投入,此外,乡村服务设施方面也同样需要进一步完善。有效解决上述资金需求,仅靠银行信贷资金和部分财政资金是远远不够的,部分地区的做法是,通过招商引资引入乡村文旅项目投资、开发及运营主体,结合相关社会资本的投入,以更市场化的方式吸引资金并能够让投资方获得相应的回报。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基础设施投入要做到适度、有效,这样相应的资金匹配也会更加合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的地方打造乡村休闲产业,在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上过于“求全贪大”,很多资金投下去回报慢、收益低,而且,只考虑了建设性投入,缺乏对维护费用的筹划,导致一些基础设施存在“大马拉小车”或管护不够等问题,这种资金运用不合理的问题容易导致后续发展资金短缺。因此,相关的规划越科学、越精细,相应的资金使用效率越高,无形中也会缓解融资压力。

要想做好“和美乡村建设”工作,就需要持续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简言之,“和美乡村建设”也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

当下的情况是,一些地区的乡村休闲旅游项目同质化情况较为突出,民宿、餐饮、农家乐、农业观光等业态在同一地区相似度较高,产品和服务千篇一律。因此,金融服务需要以支持特色化、个性化产业主体发展为导向,针对特色鲜明、品牌号召力较强的经营主体重点扶持;针对能够带动当地特色农产品“质高价优”,带动当地创业就业效果突出的经营主体量身定制信贷方案;针对返乡创业并有突出贡献的经营主体给予更多信用贷款支持等。

与此同时,乡村资源价值发现需要多方协同创新,这其中会涉及“产学研一体化”推进,相关项目可能也会存在科研单位、社会资本等主体的介入,因此,金融也要根据项目需求给予适时地助力。既然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金融服务也不仅限于信贷服务,还应包括保险、担保等工具的加持,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和美乡村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

无论是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是乡村产业的融合创新,其更多体现于“外在美”,如前所述,“和美乡村建设”对于乡村健康和谐的“内在美”同样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金融服务在这个方面也需要有所作为。

农业农村部美丽休闲乡村推介活动申报条件之一是“乡风民俗良好”,事实上,针对这方面的工作,很多农商银行在推进“整村授信”工作中已经将村民遵守村规民约的情况以及日常行为规范的相关内容纳入村民授信的指标体系之中,通过信用村镇的建设,反作用于乡风建设,这种做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同时,“和美乡村建设”其实很多涉及乡村与城市的融合,换言之,“和美乡村建设”主要服务的对象是城镇居民,这就不仅是乡风文明的问题,还需要充分理解城镇居民对于乡村内涵的诉求。现在越来越多的城镇居民不只是把乡村当成旅游休闲的场所,一些城镇居民自己也会长时间居住在乡村,共同参与乡村建设,成为“新村民”,这一方面体现了城乡“人”的融合,另一方面,城镇居民的加入也会丰富乡村的精神内涵。金融除了上述继续深化“整村授信”工作之外,还可重点围绕乡村品牌建设、教育培训、人才引进等方面展开,针对相关服务主体给予重点支持,从而在乡村发展的内涵上助力其健康发展,让乡村的“内在美”得到充分展现。

x 广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