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 内容页

天天热讯:波士顿何大勇:数字化将加剧银行的两极分化,将对银行经营体系带来根本性变革

时间:2023-04-21 15:00:14 来源:搜狐智库

主持人 | 乐章

编辑 | 郑青春

主编 | 王德民


(资料图)

今年博鳌亚洲论坛期间,博鳌致知行、搜狐商学院推出《博鳌致知行》,邀请了出席博鳌亚洲论坛的吴晓求、姚洋、王辉耀、李勇、何大勇、田轩、田奇、沈抖等重量级嘉宾参与户外对话。

本期节目邀请到了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董事总经理、全球资深合伙人何大勇,探讨银行数字化转型、双碳的机遇与挑战等大众关切的话题。

何大勇表示,整个数字化转型对银行来讲,更大程度上是经营体系的根本性变革。从最早的信息化到移动化、到智能化,银行服务客户的方式、经营的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整个数字化对银行的影响会出现两极分化,强者恒强。很多的中小银行在竞争过程中其实是处于相对劣势。”何大勇说。

何大勇还指出,中国金融机构在双碳背景下,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跟国际接轨。我国的金融机构需要从绿色金融的这套体系尽快地转变为零碳金融的体系,背后的测量、数据、计算、认证等,需要做很多的工作。

“所以双碳目标提出来之后,对银行有机遇有挑战,更重要的是银行要把自己的能力建设摆在更加急迫的位置上。”何大勇说。

以下为对话精编:

博鳌致知行:chatGPT的出现,对银行数字化转型带来哪些挑战或机遇?

何大勇:chatGPT是人工智能的革命性转变,对银行的影响也是蛮大的。目前影响最大的是在前端市场营销的环节。比如做市场营销的创意,包括文案的制作、图片的生成、视频的生成,这些chatGPT做得蛮好的。

那么在银行的其他环节,短期来看,影响不会太大。比如在银行风险管理领域,在银行定价领域,这些要求都非常地精准,监管会要求你的算法可追溯可验证。因为chatGPT这种大模型,并不能看到它里面具体的运行机理,所以在这种风险、交易还有定价等环节上,更多是在试验的角度,短期内并不会有太大的冲击。

从长远看,整个技术进步非常快,chatGPT自身迭代也非常快,对于金融相关的知识采集训练也非常快。所以,长期一定会有更深远的革命性影响。

整个数字化转型对银行来讲,更大程度上是经营体系的根本性变革。从最早的信息化到后来的移动化、到现在开放化,最后到智能化,银行服务客户的方式、经营的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博鳌致知行:未来银行的商业模式,是否会发生一些变革?

何大勇:这是一定的。银行的商业模式,有一些变和不变。不变的,银行始终还是一个规模制胜的行业,包括资产负债表、客群、运营,银行越大越有竞争力。但是整个数字化其实是加剧了银行的两极分化,可能会是强者恒强,这种马太效更明显。在欧洲一些市场,比如像西班牙、意大利等等,它整个移动的数字化银行之间直销银行的比例,有的都是占到百分之三四十左右的市场份额。

所以整个数字化对银行的影响会出现两极分化,强者恒强。很多的中小银行在竞争过程中是处于相对劣势。

从整个经营上来讲,银行某种程度上跟电商很像,一边是客户,一边是银行,架起了客户跟后面这些金融产品之间的桥梁。所以银行未来更多的是连接客户,通过银行把客户需求对接到后面的金融解决方案。银行越来越会成为跟客户之间连接的桥梁,某种程度上有点类似于今天电商的形态。

博鳌致知行:如何解决数字化转型中的难点和瓶颈?

何大勇:银行在数字化转型中遇到的主要挑战有五个:

第一,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和整个战略落地的管理。

第二,规模化的困境。真正的数字化转型是对银行经营体系的再造,它一定是从前到后,端到端的转型,跟木桶原理一样,最短的板决定了整个水桶的盛水量。银行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可能是做了前端的转型没做后端,可能是做了后端的,但是前端的客户服务没做。

所以银行怎么驾驭端到端的数字化转型,可能是按产品分,比如消费金融是一个产品,比如信用卡是一个产品,每一个产品的数字化转型都要端到端,才能实现最后的价值,整个的投入才会有产出。所以整个产品端到端的数字化转型,很多银行并没有体系化的开展,这是第二个比较大的困境。

第三,应该算是竞争的一个高级阶段,千人千面的服务和营销,对银行来讲非常重要。做这种客群的经营,比如老人客群、女性客群,不同的客群里面都需要我们对这些客户进行画像,推出有针对性的营销,所以整个客群的经营,成为了各个银行之间竞争的一个制高点。

很多银行在这方面的能力还在构建的过程中,整个客群经营,无论是在营销还是风险上,有很大的空间。银行在目前来讲,更多的是能力上的差距。

第四,老系统的制约。银行信息化比较早,过去二三十年老的系统也蛮多的,现在做数字化转型要端到端,前中后台都要连通,很多系统你以前并没有,大家需要把过去的系统重新解构、微服务化,所以老系统以及它的改造量其实是蛮大的。同时这些老系统也要迎合新的技术,也会遇到很大挑战。

最后,更多的是生产关系上。数字化的时代,我们对于客户需求的迭代非常快,其实组建这种不同的团队,一起来迅速地解决客户的问题。但是过去我们银行是前中后台分离,总分支、垂直管理,在今天它需要有很多的调整,比如科技和业务之间怎么更加紧密的工作,比如总分支的这套体系扁平化的调整,这都是银行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它的体制机制都需要做很大的一个改变。但一旦是涉及到这些改变的时候往往是最难的。

所以小结就是这五个方面,从战略到端到端的产品创新,到精细化的客户运营,到现有的技术平台的改造,以及生产关系的调整,对银行来讲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博鳌致知行:双碳目标下,对于商业银行有怎样的机遇?

何大勇:双碳目标出来了之后,全球双碳的投资额大概是100万亿美金,机遇大概是三个方面:

第一,更多是在这种清洁能源的技术领域的投资,比如风电、光电储能,这些投资需要很多银行配套的服务,给银行带来了很多机会。

第二,转型金融。重碳行业、高碳行业,比如钢铁、航空、水泥,这些行业为了适应双碳的目标,它又做了大量的技术升级、节能改造,这里面就涉及到银行需要提供相对应的解决方案,比如挂钩债券,减碳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利率会更低一些。

第三,碳金融交易,所有的碳排放都到市场交易所去做定价,围绕着它有很多的交易、定价、托管、清算等等一系列的机会。

同时,中国金融机构在双碳背景下,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跟国际接轨。过去我们搞了很多年的绿色金融,也取得了很多长足的进步,我们在绿色债券、绿色贷款的金额都蛮大的,但是双碳的评级体系很多还是欧美的。因为双碳目标是国际协同的举措,所以很多时候,它的测量体系国际上是要通行的。这一块我们的金融机构需要从绿色金融的这套体系尽快地转变为零碳金融的体系,背后的测量、数据、计算、认证,需要做很多的工作。

零碳政策对银行经营的方方面面都有很多的影响。比如客户经理在跟客户去谈一笔融资的时候,他就会去评估客户排放的情况,某种程度上客户的排放可能将来就像征信数据一样,银行也要采集,也要去观察,看它整体减碳的效果。所以客户经理都是要去培训的,这种我们叫做可持续经理的岗位,去服务这种企业,都会需要的。

另外,气候风险对于整个银行的信贷总额影响也是蛮大的,双碳对有的行业是利好的,有的行业是需要增加成本的。这些信贷的现金流就会受到一些影响。相当于所有的贷款需要重新去做估值,也需要重新去看这些气候风险的压力测试情况下,银行的资产组合的质量是怎么样,这些都需要大量的工作。

所以双碳目标提出来之后,对银行有机遇有挑战,更重要的是银行要把自己的能力建设摆在更加急迫的位置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x 广告
猜你喜欢